「釋名」蜂糖(俗名)生巖石者名石蜜(《本經(jīng)》)、石飴(同上)、巖蜜。
時(shí)珍曰∶蜜以密成,故謂之蜜?!侗窘?jīng)》原作石蜜,蓋以生巖石者為良耳,而諸家反致 疑辯。今直題曰蜂蜜,正名也。
「正誤」恭曰∶上蜜出氐、羌中最勝。今關(guān)中白蜜,甘美耐久,全勝江南者。陶以未見 ,故以南土為勝耳。今以水牛乳煎沙糖作者,亦名石蜜。此蜜既蜂作,宜去石字。
宗 曰∶《嘉 本草》石蜜有二∶一見蟲魚,一見果部。乳糖既曰石蜜,則蟲部石蜜, 不當(dāng)言石矣,石字乃白字誤耳,故今人尚言白沙蜜。蓋新蜜稀而黃,陳蜜白而沙也。
藏器曰∶巖蜜出南方巖嶺間,入藥最勝,石蜜宜改為巖字。蘇恭是荊襄間人,地?zé)o崖險(xiǎn) ,不知石蜜之勝故也。
時(shí)珍曰∶按∶《別錄》云∶石蜜生諸山石中,色白如膏者良。則是蜜取山石者為勝矣。
蘇恭不考山石字,因乳糖同名而欲去石字;寇氏不知真蜜有白沙而偽蜜稀黃,但以新久立說 ,并誤矣。凡試蜜以燒紅火箸插入,提出起氣是真,起煙是偽。
「集解」《別錄》曰∶石蜜生武都山谷、河源山谷及諸山石中。色白如膏者良。
弘景曰∶石蜜即崖蜜也,在高山巖石間作之,色青赤,味小 ,食之心煩,其蜂黑色似 虻。又木蜜懸樹枝作之,色青白。土蜜在土中作之,色亦青白,味 。人家及樹空作者亦白, 而濃濃味美。今出晉安檀崖者多土蜜,云最勝。出東陽臨海諸處,及江南向西者多木蜜。出 于潛、懷安諸縣者多崖蜜。亦有樹木及人家養(yǎng)者。諸蜜例多添雜及煎煮,不可入藥。必須親 自看取,乃無雜耳。凡蜂作蜜,皆須人小便以釀諸花,乃得和熟,狀似作飴須 也。
藏器曰∶尋常蜜亦有木中作者、土中作者。北方地燥,多在土中,南方地濕,多在木中 。各隨土地所宜,其蜜一也。崖蜜別是一蜂,如陶所說出南方崖嶺間,房懸崖上,或土窟中 。人不可到,但以長竿刺令蜜出,以物承取,多者至三、四石,味 色綠,入藥勝于凡蜜。
張華《博物志》云∶南方諸山,幽僻處出蜜蠟。蜜蠟所著,皆絕巖石壁,非攀緣所及。
惟于山頂以籃輿懸下,遂得采取。蜂去余蠟在石,有鳥如雀,群來啄之殆盡,名曰靈雀。至 春蜂歸如舊,人亦占護(hù)其處,謂之蜜塞。此即石蜜也。
頌曰∶食蜜亦有兩種∶一在山林木上作房,一在人家作窠,檻收養(yǎng)之,蜜皆濃濃味美。
近世宣州有黃連蜜,色黃,味小苦,主目熱。雍、洛間有梨花蜜,白如凝脂。亳州太清宮有 檜花蜜,色小赤。柘城縣有何首烏蜜,色更赤。并蜂采其花作之,各隨花性之溫涼也。
宗 曰∶山蜜多在石中木上,有經(jīng)一、二年者,氣味醇濃。人家者,一歲二取,氣味不 足,故不及,且久收易酸也。
時(shí)珍曰∶陳藏器所謂靈雀者,小鳥也。一名蜜母,黑色。正月則至巖石間尋求安處,群 蜂隨之也。南方有之。
「修治」曰∶凡煉蜜一斤,只得十二兩半是數(shù)。若火少、火過,并用不得。
時(shí)珍曰∶凡煉沙蜜,每斤入水四兩,銀石器內(nèi),以桑柴火慢煉,掠去浮沫,至滴水成珠 不散乃用,謂之水火煉法。又法∶以器盛,置重湯中煮一日,候滴水不散,取用亦佳,且不 傷火也。
「氣味」甘,平,無毒?!秳e錄》曰∶微溫。
穎曰∶諸蜜氣味,當(dāng)以花為主。冬、夏為上,秋次之,春則易變而酸。閩、廣蜜極熱, 以南方少霜雪,諸花多熱也。川蜜溫,西蜜則涼矣。
劉完素曰∶蜜成于蜂,蜂寒而蜜溫,同質(zhì)異性也。
時(shí)珍曰∶蜂蜜生涼熟溫,不冷不燥,得中和之氣,故十二臟腑之病,罔不宜之。但多食 亦生濕熱蟲 ,小兒尤當(dāng)戒之。王充《論衡》云∶蜂蠆稟太陽火氣而生,故毒在尾。蜜為蜂 液,食多則令人毒,不可不知。煉過則無毒矣。
宗 曰∶蜜雖無毒,多食亦生諸風(fēng)也。
朱震亨曰∶蜜喜入脾。西北高燥,故人食之有益。東南卑濕,多食則害生于脾也。
思邈曰∶七月勿食生蜜,令人暴下霍亂。青赤酸 者,食之心煩。不可與生蔥、萵苣同 食
「主治」心腹邪氣,諸驚癇 ,安五臟諸不足,益氣補(bǔ)中,止痛解毒,除眾病,和百藥 。久服,強(qiáng)志輕身,不饑不老,延年神仙(《本經(jīng)》)。養(yǎng)脾氣,除心煩,飲食不下,止腸 ,肌中疼痛,口瘡,明耳目(《別錄》)。牙齒疳 ,唇口瘡,目膚赤障,殺蟲(藏器)。治卒 心痛及赤白痢,水作蜜漿,頓服一碗止;或以姜汁同蜜各一合,水和頓服。常服,面如花紅 (甄權(quán))。治心腹血刺痛,及赤白痢,同生地黃汁各一匙服,即下(孟詵)。同薤白搗,涂湯 火 ,調(diào)脾胃(時(shí)珍)。
「發(fā)明」弘景曰∶石蜜道家丸餌,莫不須之。仙方亦單煉服食,云致長生不老也。
時(shí)珍曰∶蜂采無毒之花,釀以小便而成蜜,所謂臭腐生神奇也。其入藥之功有五∶清熱 也,補(bǔ)中也,解毒也,潤燥也,止痛也。生則性涼,故能清熱;熟則性溫,故能補(bǔ)中。甘而 和平,故能解毒;柔而濡澤,故能潤燥。緩可以去急,故能止心腹、肌肉、瘡瘍之痛;和可 以致中,故能調(diào)和百藥,而與甘草同功。張仲景治陽明結(jié)燥,大便不通,蜜煎導(dǎo)法,誠千古 神方也。
詵曰∶但凡覺有熱,四肢不和,即服蜜漿一碗,甚良。又點(diǎn)目中熱膜,以家養(yǎng)白蜜為上 ,木蜜次之,崖蜜更次之也。與姜汁熬煉,治癩甚效。
「附方」舊十四,新六。大便不通∶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云∶陽明病,自汗,小便反利, 大 熱捻作挺,令頭銳,大如指 細(xì)辛(為末)少許,尤速。
噫不下食∶取崖蜜含,微微咽下。(《廣利方》)
產(chǎn)后口渴∶用煉過蜜,不計(jì)多少,熟水調(diào)服,即止。(《產(chǎn)書》)
難產(chǎn)橫生∶蜂蜜、真麻油各半碗,煎減半服,立下。(《海上方》)
天行虜瘡∶比歲有病天行斑瘡,頭面及身,須臾周匝,狀如火瘡,皆戴白漿,隨決隨生。
不即療,數(shù)日必死。瘥后瘡瘢黯色,一歲方滅,此惡毒之氣。世人云∶建武中,南陽擊 虜所得,仍呼為虜瘡。諸醫(yī)參詳療之,取好蜜通摩瘡上,以蜜煎升麻,數(shù)數(shù)拭之。(《肘后》)
痘疹作癢∶難忍,抓成瘡及 ,欲落不落。百花膏∶用上等石蜜,不拘多少,湯和,時(shí)時(shí) 翎刷之。其瘡易落,自無瘢痕。(《全幼心鑒》)
癮疹瘙癢∶白蜜不以多少,好酒調(diào)下,有效。(《圣惠方》)
五色丹毒∶蜜和干姜末敷之。(《肘后》)
口中生瘡∶蜜浸大青葉含之。(《藥性論》)
陰頭生瘡∶以蜜煎甘草,涂之瘥。(《外臺》)
肛門生瘡∶肛門主肺,肺熱即肛塞腫縮生瘡。白蜜一升,豬膽汁一枚相和。微火煎令可 丸,丸三寸長作挺,涂油納下部,臥令后重,須臾通泄。(《梅師》)
熱油燒痛∶以白蜜涂之。(《梅師》)
疔腫惡毒∶用生蜜與隔年蔥研膏,先刺破涂之。如人行五里許,則疔出,后以熱醋湯洗 去。(《濟(jì)急仙方》)
大風(fēng)癩瘡∶取白蜜一斤,生姜二斤(搗取汁)。先秤銅鐺斤兩,下姜汁于蜜中消之,又 秤 之 平旦服棗許大一丸,一日三服,溫酒下。忌生冷、醋、滑、臭物。功用甚多,不能一一具之 。(《食療方》)
面上 點(diǎn)∶取白蜜和茯苓末涂之,七日便瘥也。(《孫真人食忌》)
目生珠管∶以生蜜涂目,仰臥半日,乃可洗之。日一次。(《肘后方》)
誤吞銅錢∶煉蜜服二升,可出矣。(葛氏方)
諸魚骨鯁∶以好蜜稍稍服之令下。(葛氏)
拔白生黑,治年少發(fā)白∶拔去白發(fā),以白蜜涂毛孔中,即生黑發(fā)。不生,取梧桐子搗汁 涂上,必生黑者。(《梅師方》)